소개 |
도움말 |
개인정보처리방침 |
한국학전자도서관

검색 특수문자입력기



















HOME > 고도서
G002+AKS-AA25_55001_038_0035
상세검색상세서지이미지책구조보기기사구조보기
   
▶ 서명 : 이재난고 (頤齋亂藁v38)


二十四日丙寅


曉霧旋晴 ○早作卦四問渼書中所扥溫第 公誦一款 見許否 遇訟之大過 盖自十九日書成以來 猶恐涉於我以公而人疑私者 或不見聽 則此言不如不發 故二十一日作卦 遇大畜之艮矣 二十一再遇睽之未濟矣 二十二三 遇謙不動矣 無論卦爻之辭 似不見許 卽其飛神 亦不利 故低徊不發 以至于今
▼원문보기85a  처음으로
日 又四問 則遇訟之大過如此 其六四曰 食舊德貞厲終吉 或從王事無成 其上九爲主 而曰 或錫之鞶帶 終朝三禠之是 或雖得一命 而終不利者耶 然其飛神 則初應帶寅父 而日値三兵帶兄化才 而月値四世午帶兄 而月値上戌帶孫化末孫退神 則寅午戌三合 終雖不利 彼或見聽 況應特日辰 以生世及兄乎 逐決意走伻 昨日領議政鄭存謙所啓 告訃賫咨官 以武臣工曹正郞差遣 雖有一二前例 而告訃體重 專對之任 不可不擇定 今番 則以曾經玉堂人 差送之意 敢啓 上曰依爲之 ○二十二日 領府事金尙喆所啓 俄者 領相諡號事 欲有所達而未及矣 令番議上之字 大體雖好 猶欠盡美 曾亦有改諡之例 故敢此仰達 上曰 依爲之 ○行都承旨沈豊之所啓 王世子諡號改定事 命下矣 時原任大臣舘客上堂政府西壁六曹叅判以上 並卽牌招無議何如 上曰 依爲之 ○今月十四日 左副承旨徐龍輔所啓 伏見禮曹節目 則王大妃殿惠慶宮公除 皆以十三日磨鍊矣 服制 旣有隆敎 則公除不可從上服 引以以爲例 且考壬申日記 則各殿公除日限各異 今此節目 殊涉不察 當該堂上 從重推考 使之更爲磨鍊以入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傳曰 左承旨 馳詣健元陵奉審 局內諸陵一體奉審以來[주:二十四卽太祖大王忌辰也]○墓所都監堂上入侍 ○傳曰 時囚保放 ○魂宮都監堂上入侍 ○令吏輩奴輩 用杻木作壽百个 而劉澤成 爲作綿囊函之



▼원문보기85b  처음으로
李熙川聖濂 昨旣來訪 今又示以其姻威 乙巳東游錄一冊 益老上舍 自稱逋庵居士者所記 自原橫麟狼淮高杅通 凡金剛內外諸境 無不踏徧而歸 則又過永平金水亭援古 而蓬萊尤庵思翁 目今而徐鼎修 李萬運 亦無不該載 官閑睡罷 日永風微可爲之展眉惜也 詩俱別錄錄只一律 而竟不知其人爾 聊步其韻[주:新羅史祀典霜嶽 卽今之楓嶽 而麗史輿覽俱莫有省者]

早聞霜嶽冠東華 游越三年此望

鏡裏秋容虛此世 卷中仙氣怨誰家

陽樓杖綠春開雪 怊悵美人如別後[주:正陽寺歇惺樓正對]剛海船紅多蘸霞 可能同我一場酡[주:二萬二千峰眞面高城地有曰海金剛]


▼원문보기86a  처음으로
後識

誦其詩讀其書 不知其人可乎 山雷旅人爲是恨也 輒次東淮留別一律尾而歸之 想彼之不知我 猶我之不知彼 尤可一笑 然山海之興 我亦不淺肯曰 不知他日邂逅 庶不爲生客爾

今之楓嶽 卽新羅史祀典所載霜嶽之轉 而麗史輿覽 並莫之有省耳 未知高見何居

仲心氏[주:李金化萬運]亦我同好 則逋翁乎 竟非不知我者乎 丙午夏五典牲署高士軒又書

傳語于黃橋閔康津永喆 部洞李上舍漢保 仁城府峙柳生惠東

昨夕昏後 署中首庫直鄭履元 以故李判書衍祥廳直從
▼원문보기86b  처음으로
容陪話細談 年來聞見


東遊錄云 原營 宣化堂後有池 方可十畝 中有島 島上有蓬萊閣 閣後又有三島 各以三神山 其中島 有採藥窩 島上池邊 盛植杜鵑辛夷躑躅當歸川芎苦莄 時乙巳三月二十六日 營門譏捕四發 嶺東西山海間尢甚 二十八日 聞有別諭撤捕 行過橫城縣蒼峯驛 自原州以北村落稀少 又過洪川縣 有汎波亭 又過泉甘驛馬路驛 渡馬路江 江卽三邑界 麟蹄縣合江亭下流也 向楊口縣遊南江 又過花洞驛 至狼川縣 過山陽驛瑞雲驛昌道驛 又過麥阪 阪之南 金城也 北淮陽也 阪下臨無地水 自鐵嶺來 深黑不見底 過飛橋至淮陽府[주:府 卽金剛山西邊也 自京直走淮陽 則尢便]過和川倉新邑倉 聞金剛山秋氣先入山中 早寒八月卽下雪 故秋不如春云 行過德欽嶺 嶺路前後二十里極峻 步上東望金剛衆香城後嶂己簇簇如雪 在雲間 此亦壯觀 猶不如斷髮嶺所見 盖自淮陽取金城路 則過斷髮嶺入金剛內山[주:內山者 金剛西麓也]矣 乃自法欽嶺下過萬川橋 橋頭有山映樓 近丁酉大水橋 與樓架石
▼원문보기87a  처음으로
壯麗者 盡漂去用松檜結構過橋 入長安寺 卽新羅法興王 爲太子祈福願堂也 兩佛殿十二禪房 今皆廢壞 欲入靈源洞雨作坐 溪水寮望見東南有長慶牛頭地藏釋迦諸峯 水聲籠山 遠自萬瀑須彌流下 爲百川洞者也 老僧有言 金三淵大監 以好文章 屢入此山 到處題詠 傳播人世 世上好名士夫 爭先游覽 供饋肩輿 比前萬倍 寺無僧結之聊賴 又是入山之初站一日應役 或至百餘 其弊 皆用於此大監 安得不歸咎乎 仍叉手而笑 乃行赴靈源洞 洞在百川洞上流 過玉鏡臺明鏡臺 玉鏡 在地藏釋迦二峯間 明鏡 則俯視黃泉江臺邊 有石壁如門 幽深不可測 名曰地獄門 入門 則有玉峭臺 欲見靈源庵 新羅王子 修錬舊墟 而不畢轉向表訓寺 過百川洞 入白華庵 卽白華居士修道之所 寺口水石 比長安尢邃 亦法興王所創寺也 梵宇稍減于長安 而僧徒稍實禪房共四處 而亦爲丁酉水漂者 百餘間 今皆重建 北有靑鶴頓道二峯 東北五仙峯二峯缺處 有穴望峯 峭特尢奇 川水絶寺者 皆萬瀑下流下 合于百
▼원문보기87b  처음으로
川靈源 轉注萬川橋 以爲漢江之源者也 有滿月堂丁酉新創 乃入須彌塔洞 洞在萬瀑洞口之左 未至二十里 有石刻太上洞羽化洞 有靑壺龍回慈雲赤龍四潭 有淸涼金剛降仙三臺 旣至塔下 則塔高不知幾丈 與須彌峯並峙 石有三面層疊五十三級 漸漸上尖 工巧奇壯 信乎造化之天成也 有圓通庵還表訓寺 上正陽寺歇惺樓 樓在寺門外絶頂上臨望一萬二千峯 衆香眞面 森列眼前 最高者曰 毗盧穴望望孤迦葉白馬上觀音中觀音下觀音長慶五仙十王地藏使者牛頭馬面遮日日出月出丞相須彌石鷹獅子大香爐小香爐諸峯也 南北二十里 其間無名者 亦多 夕陽時尢好眺覽 如萬朶芙蓉 萬片水晶 內山眞面 都在一樓 可謂集大成也 吳道一有詩在樓板曰 層層浩刦長留雪 箇箇遙空不墮蓮者 比他差勝 乃有天逸臺開心臺 在寺北相埒 又向萬瀑洞 洞口大石上 有楊蓬萊士彦半草大書蓬萊楓嶽元化洞天八字 入洞 則第一曰 靑龍潭 第二曰 黃龍潭 爲丁酉水所塡 第三曰 碧波潭 第四曰 噴雪潭 潭南有絶壁 與靑鶴臺對峙 上有
▼원문보기88a  처음으로
普德窟 銅柱架之 俯視千仞 第五曰 眞珠潭 四面盤石 橫亙一壑 飛瀑噴出 石面刻尢翁大字 眞所謂八潭第一也 第六曰 龜潭 中有大石如龜 其上 則第七赤龍潭 第八火龍潭 此外潭瀑 無名者 尢不勝記 行數千里 有摩訶衍小庵 至此始見穴望峯 峯頭穴隙通見天光 如曉星耿耿 大小香爐衆香半面 皆如惺樓所見 乃向內水站歷如吉祥 是卽古佛像 刻在絶壁 身長與壁相齋 不知幾百丈 旣至內水站嶺 嶺北界淮陽 南界高城也 俯視內外二山 只見毗盧望孤數三峯 而直北 則一道蒼象 如蟻垤 是鐵嶺也 自長安至內水嶺 計四十里 皆以肩輿行 前挽後椎相引 而上則其頂距平地可五十里 ○因下外山 入隱仙臺 是外山第一名勝也 至絶頂 只見西北毗盧日出月出諸峯 東望大海 與天相樓 俯見高城數面諸山 累累如碁 而臺北石壁 有十二層飛瀑 可百餘丈 盖內山三洞 猶未免眼界狹隘至是乃可知其擅名於外山也 轉入船潭 瀑下爲潭 潭邊有大石橫臥 如汎流之船 或云 月支五十三佛 駕石船來泊海東者 此也 乃入楡岾寺 是新羅赫居世所刱而漢平帝
▼원문보기88b  처음으로
元始四年 其元年也 五十三佛 旣至高城船岩浦坐大楡木枝葉間 卽古龍湫也 與九龍爭居龍 竟移居于今之九龍淵 而湫爲今寺所居法堂 以大楡根 畫丹靑安其佛於根節上小小金身 形皆奇巧 自古無浴佛者 中古有一僧 欲洗以桑灰水洗 至第三佛 而風雨忽至 三佛飛去 僧亦昏睡而死云 堂又有貝葉金書數三帖 字體奇古 不可解云 是五十三佛持來者 東有鳥ꟓ井 鳥啄所成用松板覆之不以水旱加減有不凈 必溢而濁 又有烏銅香爐及鍮甑 至自日本 又有世祖御筆 及所賜鸚鵡盃 盛以一函 又有仁穆大妃在西宮 爲貞明公主祈福御筆 寺之門樓 在石橋 上曰山映樓下山 至狗嶺山 是外山極高處 東望東海 及高城杆城諸山 行到百川橋 則人馬之自長安過溫井嶺者 先待于此捨輿而騎至稤庫 入三日浦 有夢泉庵 僧徒爲之 汎舟泊于四仙亭 移東南丹書岩下 有三十六峯 羅列西南 而海水一脈 從水口來匯爲澄湖 湖中有島 島上 卽是亭也 乃至高城郡 轉赴海金剛浦邊 汎舟而入 海邊岩石層 立遠近
▼원문보기89a  처음으로
最高曰七星峯 天晴無風 水明無波 則峯影照臨 如峯巒 故名曰海金剛 盖聞眞海金剛 在東海中 自浦邊相距水路數十里 若過一水宗 則可至而風勢不好 望見水宗 殆高於金剛 舟到其下 波濤自起 舟人云 波雖不順 若上水嶺[주:卽水宗]亦當穩便 此外便 是無邊大洋也 則此所波濤 果是水嶺之下 水勢下落舂撞而然矣 乃回泊七星峯山 歷登海山亭 亭在高城客舍之西山上 是縣東望大海 西望金剛 左右有東龜西龜二岩 尢翁有大字扁額及詩 又至帶湖亭 亭在南江壁上 則七星諸峯 又斗起如削玉 爲海山帶湖兩亭之絶景也 轉向新溪寺 寺在外山最下麓 舊時游九龍淵者 自內山昭陽串 朴達峙 入鉢淵外圓通 因見鉢洞馳瀑 乃入九龍矣 二庵今廢路絶 故近日入九龍者 皆由新溪寺 寺則中古所刱也 宿香爐殿 行十里 山路漸危 又數十里 入玉流洞 水自九龍 而下爲高城南江 又行四五里 以雲梯代古鐵索 不知幾丈 上下魚貫而登 愈往愈險 非水則崖 崖之削立處 以一箇長杠 橫繫懸之者 殆五六所 始入九龍淵洞口 盤石平鋪 甚滑如琉璃 不可着足 幾五十餘步 投精會神
▼원문보기89b  처음으로
始見龍瀑 瀑水 自內山毗盧峯 湧出流下 山上逶迤 爲八潭 第九曰 九龍淵而爲爆 瀑流落 高可數百丈而不見上頭之源委 只見二石峯 罅無端湧出 怒波如雷 潭形如石臼 深黑若或失足 則直入淵中耳 有同遊人來 自松京者 慣見朴淵上元二瀑 而至是自失曰 可以埒上元 而勝朴淵矣 僧言 若有不淨人至 風雨必作 此淵異怪 自可然矣 前秋巡使[주:徐鼎修]挾妓而來 纔到玉流 已爲風雨雷電所逐 不得入龍淵 急還新溪 天日乃晴云 旣還寺 欲向通川過南崖至銳輪峴前後二十里 皆是無人之地 近日虎患異常 白晝噉人 姑待行者少集 俄得五六人 過嶺至瓮遷步上雙印岩下 視海濤 有一船飛至 浦人男女爭解所載魚藿直布岩上晒乾 乃沿海行白沙 紅棠花僅出 沙斑斑如落花 行至門岩 岩立海邊沙路上 其頭穴空如門 至通川郡 轉朴叢石亭 亭在海邊絶壁上 其石列立壁下 海中最高大者 十餘 差小低者十餘箇 其餘小小者削立 參差不齊 而立必雙對面必六成大且亭者 長可十許丈 而六面者 又數三十箇 觚稜合束如遮日 積竹大竿 然或有頭折者 必立水中 水中臥者 如階砌 如柱礎 幷皆大面 其絶壁之石 亦橫臥成層 因而削立 而見其剝落者 又無非六面亭之柱礎 亦用是石 而箇箇六面 造物之妙 何其異耶
▼원문보기90a  처음으로
因向金襴窟穿島 風急不果 轉至喚仙亭 亭在叢石北壁


昨日傳曰 三都監工役 方張物力 尙未區劃 諸擧行 極爲掣附云 徐判府事[주:命善]都監都提調之仕 姑爲勉副 前望單子入之領敦寧洪樂性落點 ○都承旨沈豊之所啓 梓室治木 事體至重 雖以外梓室合木時言之 長生殿都提調提調二員 郞廳二員 中使史官一員 必爲備員進參者 盖出於重其事之矣 今番內梓室治木時 當據已例擧行 而該堂 初不審愼 以致看審諸臣之不得進參 當該堂上李文源重推何如 上曰 依爲之 雖因生疎 且在悲遑 只以單堂進參 不可無驚 都提調外該堂 亦並重推可也 ○傳曰 聞史官回奏 極爲閔慮 金奉朝賀[주:致仁]家 遣御醫持藥物 不離看病曰 時原任大臣閣臣看山都監堂上以下入侍 ○禮曹啓曰 私家停祭事 收議草記 傳曰 卿等論理草記事 命下矣 喪禮槩依戊申之例 而私家莫祭之許行前 卒哭後 卽戊申謄錄 則因當依此遵行 然補編受敎 係是後來定制 故窆葬一款 已自公除前許之停祭與否 必當一從補編施行 謹稽補編戒令條 有曰小喪 則殿不公除後行祭如常 又曰 私家停祭 見受敎條云云 而取考受敎條 則只論卒哭後 許行私祭之節 而不及於小喪 公除後之許行與否 雖不敢知旨意之何居 而反覆參互 則私祭之許
▼원문보기90b  처음으로
與不許 似係於本曹禮祀之行不行 而大中小祀之行 在於卒哭之後 則私祭之許行 亦當在於公除之後 雖不並擧 而明言並可擧彼 而包此也耶 且考壬申受敎 則因禮曹所啓士大夫葬祭 依辛未年例 公除後擧行 此亦豈非旁照之一端乎 至春祭儀饌品之減殺 將在在下知禮家之酌量行之而已 有非朝家之所可指揮矣 上裁何如 上曰 依議施行可也 ○禮葬都監 本都監郞廳李海敷減下 代朴綏源差下草記 傳曰 允 墓所都監 郞廳中緊司二員減下 代洪守榮金持黙 差下可也



기사메타
*

   

space